现在是:
 

党群建设

职工园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建设 > 职工园地

书香作伴 共渡疫情

发布时间:2020-07-30来源:本站原创

今年的生活方式改变很多。然而,有些东西却不那么容易改变,比如读书。

还记得东莞图书馆那位农民工大哥吗?“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企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因为疫情影响,他准备返乡寻找工作,无奈在图书馆写下这样一段话,结果收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诚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结局是暖心的,东莞市的政府部门帮他找到了一份小区绿化工作,他又重新补办了借阅证,仍然可以回到他最喜欢的图书馆读书学习。

还记得在武汉方舱医院淡定的读书哥吗?偌大的空间里,一排临时病床上躺满病人,一位年轻男士戴着口罩,安静专注地看着书。他只是默默躺在那里看着自己的书,不动声色,不为所扰……读书,是抗疫时期一味重要的精神良药。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之余,书籍能让你放松;不能远行、不能聚集的特殊时期,读书能让你充实。在什么节奏之下,书籍都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百利而无一害。

疫情初期,我读了两本书。主要是与疫情沾点边的。一本是名著——加缪的《鼠疫》,一本是梁贵柏的《新药的故事》,这是书也是由钟南山、陈凯先两位院士作序推荐的。

《鼠疫》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抗疫,尤其是同样的封城,同样的志愿医疗抗疫精神。有人说,疫情期间不太适合看这本书,太真实,不忍看。但我想说的事,书是虚构的,但他却“合理”地想象出这么多的情节,与现实相互映衬,哪怕在现在也有积极意义。以里厄医生为首的志愿医疗团队,极力阻止鼠疫的蔓延,以大无畏精神在与鼠疫抗争,一如我们援鄂医疗队的果敢与无私。而某些傲慢而不敢寂寞的人,加速了鼠疫的传播,加缪称他们是鼠疫的“共犯”,一如某国特某普总统那傲慢的不戴口罩宣言,一如疫情高风险地区不顾禁令聚餐的某些民众。人类有效战胜传染病的方法目前只有三种,隔离、药物、疫苗。在药物和疫苗没有出来之前,社交距离、口罩、洗手等生活方式,就是一些有效隔离手段,也是控制当前新冠疫情的最佳手段。人类靠隔离战胜的传染病,比如麻风。靠药物战胜的,比如鼠疫是靠青霉素战胜的。靠疫苗战胜的,比如天花。隔离这种手段在我们国家做得很好,可是在其他国家做得并不如人意。期待更好更有效的特效药,以及疫苗早日能够出来,关注人类战胜这场新冠疫情。

另外我读了一本书《新药的发现》,是就职于德国默沙东,中国分公司的一位博士写的,钟南山院士给它做了序推荐。通过没山东这家百年公司,我们能够,更好地知道药物是如何发现的,那些偶然与必然的过程。以及一个企业的精神,是为了盈利,还是更重注于人类生命健康。默沙东是一家百余年的老制药企业,发现了很多新药,问,人类战胜了很多疾病。尤其是他贡献伊维菌素,这种新的抗生素以及乙肝抗病毒新药的专利,给人类战胜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药物发现于偶然,比如大家熟知的青霉素。青霉素是英国的,弗莱明在培养绿色霉菌时偶然发现的一个亮圈,周围的葡萄球菌全部灭活。一提取,就发现了青霉素,这个圈呢,后来也就叫做青霉圈。看似偶然,实际上也是在成千上万的实验中,偶然发现的成功,需要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去进一步探索验证,去重复试验。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疫情稳定一些后,开始看一些比较舒缓一些的书,比如《平如美棠》,主人公饶平如在妻子去世后,用漫画和文字记录的他自己和妻子毛美棠一生的故事,相知相守,温馨而感动。很多生活场景,是在南城与南昌,都是我们江西很美的城市,尤其是他笔下和画中那些记忆中的城市样子,更是美丽之极。2020年4月,99岁的饶平如也在江西瑞金去世了,这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又在天堂再次重逢。

 

药学部 易鹏飞

返回顶部

咨询服务电话(TEL)  8:00~18:00

0791- 86802382
0791- 8680412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