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返回主站

PICU

科室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内科科室 > PICU > 科室简介

1982年2月医院在卫生部小儿急救项目办公室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助支持下成立了重症监护室(ICU),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小儿重症监护室之一。在我省率先开展了小儿机械辅助通气技术,在国内较早开展经鼻气管插管术,是参与国家首批ICU国际援助项目的科室之一。


科室按照全国小儿急救项目要求的六衰标准(心、呼吸、神经、肝、肾、血液)收治危重病人,并逐步完善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诊治常规。2010年国务院颁发“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儿科重症”。现有编制病床32张,年收治病人数约1000余例,包括重症肺炎,脓毒症,各种休克、中毒、车祸及各种意外伤害、惊厥持续状态、外科术后监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同时承担指导并协助医院各科室重症患儿的抢救工作。近10年在流感、手足口病、新冠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成功抢救众多危重患儿的生命。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5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生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造口、伤口护理专科护士1名。组建了儿童创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


科室特色

小儿机械辅助通气技术:机械辅助通气技术一直是儿科急重症医学的基石,科室在我省率先开展了小儿机械辅助通气技术,在国内较早开展经鼻气管插管术。近10年在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成功抢救众多危重患儿的生命与科室熟练掌握机械辅助通气技术密切相关。科室拥有servoi呼吸机、床边DR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医用震动排痰仪,能够及时对呼吸机治疗的患儿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进行精细地设置和调节模式与参数,呼吸力学的监测,气道管理、辨别人机不协调的表现和处理、常见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与处理,对撤机困难患儿联合康复科早期进行床边呼吸康复治疗。

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技术:也就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技术,是指一组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是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方式的总称。2015年科室引进CRRT技术,新增急性透析和体外血液治疗仪1台,2016年 5月为两名毒蘑菇中毒患儿成功完成血浆置换术,这是科室在省内首次完成儿童血浆置换术,2019年 10月顺利完成一例出生6天、体重2.6kg的新生儿的血浆置换术,这是迄今为止在我院接受血浆置换治疗中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患儿。目前已救治包括各类中毒、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高氨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危重患儿,承担全省儿童血液透析滤过救治工作。

儿童创伤多学科诊疗(MDT):儿童创伤多为复合伤,牵涉多脏器,对病情全面评估、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科室发挥儿童专科医院优势,针对儿童创伤特点,建立儿童创伤多学科治疗,即MDT,其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儿童创伤患儿,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最终经充分讨论,做出决策,最大限度减少患儿的误诊误治,降低诊断片面风险,缩短患儿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制定最佳治疗手段,改善儿童创伤患儿预后,使危重患儿受益,从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置管术:超声引导下进行动、静脉置管,可通过超声动态图像直观地显示血管位置,增加穿刺的精确性,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

造口伤口护理:有造口、伤口护理专科护士1名,在临床工作中为患儿提供各种造口伤口服务,解决各种临床造口伤口疑难问题,缩短各类急慢性伤口的愈合时间,提高家属造口伤口护理能力,降低患儿的治疗成本和疼痛程度。

诊疗范围

收治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或具有多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以及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出现急性变化,具有恢复可能的患者。

① 儿童重症感染并急性脏器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② 重症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

③ 儿童急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高血压危象等。

④ 溺水,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多发伤、重大手术后及急性重症胰腺炎。

⑤ 急性心肺脑复苏、呼吸衰竭、ARDS、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各型休克。

⑥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其他严重代谢紊乱。

⑦ 急性颅压增高综合症、脑疝、癫痫持续状态。

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营养不良。

⑨ 其他需住PICU的重症患者


返回顶部

咨询服务电话(TEL)  8:00~18:00

0791- 86802382
0791- 86804127

关闭